微党课 | 传承红色谱系 解读苏区精神

2021-05-31 来源:

5月,繁花似锦,在泾河集团,一场微党课活动让集团干部员工斗志昂扬。“党的光辉我来讲,党的故事我来说”系列微党课活动正式开讲,拉开泾河集团党课开讲的大幕。

微党课第七讲:泾河集团前期设计部党支部  解磊

人像.png


在第六期微党课上,泾河集团前期设计部党支部解磊讲述了《传承红色谱系 解读苏区精神》,从苏区精神的形成背景、基本内涵、意义与价值等方面对大家进行讲述。泾河干部员工要从苏区精神中汲取力量,向革命先辈学习,要发奋进取,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,投身于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之中,做新城的奋斗者、开拓者、奉献者。

苏区精神的形成背景

大革命失败后,进入到民主革命阶段最长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如火如荼,遍及全国12个省、约150个县的广大地区,建立了一个又一个革命根据地,即苏区。至上个世纪30年代前期,影响甚大的苏区达13个,其鼎盛时期的面积共约40余万平方公里、辖人口3000万,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。

苏区精神的基本内涵

苏区精神的基本内涵,包括五个方面。

第一,深信“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”,中国革命必然胜利的坚定信念。毛泽东在开辟中央苏区时讲的“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”,正是对理想信念的形象表述。经过一次次的反“围剿”,中央苏区建立起来,其他苏区在发展壮大。这以后,中央苏区和其他苏区的发展出现了曲折、甚至严重挫折,但是,广大红军将士和苏区革命人民,抱着“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”的坚定信念,相信中国革命必然胜利,因而在革命的征途上无论有多么巨大的牺牲,都前仆后继,义无反顾。

第二,反对“本本主义”,深入实际调查,“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”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。上个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,党内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、将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倾向十分盛行。为了同这种倾向作斗争,毛泽东深入苏区农村作了大量调查研究,为制定正确政策提供依据。《反对本本主义》尖锐地批评“本本主义”是“保守的思想路线”,“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”,提出“没有调查,没有发言权”。在他的倡导下,各级党政干部十分注重调查研究,求真务实,不断开创新局面。

第三,民主建政,“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”,开拓进取,创造“第一等的工作”的精神状态。毛泽东在开辟和发展中央苏区时提出,每个共产党员要像和尚叨念“阿弥陀佛”一样时刻叨念争取群众,“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”。为了组织革命战争和改善群众生活,毛泽东还向各级党组织和政府提出要创造“第一等的工作”的要求。苏区各地形成争创一流、争当先进的政治空气,涌现一大批在各方面创造了第一等工作的先进模范,显示出共产党执政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。

第四,艰苦奋斗、廉洁奉公的优良作风。由于敌人残酷的军事“围剿”和严密的经济封锁,苏区的物资严重匮乏,广大军民的生活极其困难。各级干部与人民群众艰苦与共、患难相依,以做人民的公仆为无上光荣,以廉政清明来严格自律。坚持这种好的作风,苏区军民自力更生、艰苦创业,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,创建起苏区的经济、财政、文化、教育、卫生等各项事业,人民群众的生活获得初步保障。艰苦奋斗、廉洁奉公的优良作风成为维系党和人民的“脐带”。

第五,无私奉献、不怕牺牲、一往无前、勇于捐躯的彻底革命精神。苏区存在的那段时间和随后的游击战争,从某种意义上说,是广大红军指战员和人民群众无私奉献、不怕牺牲、一往无前、勇于捐躯的彻底革命精神不断弘扬的过程。

苏区精神的意义与价值

信念来源于伟大的理想,也来源于求真务实对时势作出的正确认识和判断。
苏区精神既蕴涵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共性,又显示了苏区时期的特色和个性,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,是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升华,也是我们今天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来源。
在中国共产党精神宝库中,苏区精神承上启下,是“红船精神”、井冈山精神的延伸和发展,又是长征精神、延安精神、西柏坡精神的先河和源泉。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,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。



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