泾河的前世今生

2019-12-24 来源:

泾河,作为渭河的第一大支流,发源于宁夏六盘山东麓,南源出于泾源县老龙潭,北源出于固原大湾镇,至平凉八里桥汇合,东流经平凉、泾川于杨家坪进入陕西长武县,再经政平、亭口、彬县、泾阳等,于高陵区崇皇街道办船张村注入渭河。泾河全长455.1公里,流域面积45421平方公里。

520.1.webp.jpg

泾河流域段


泾渭分明,古已有之杜甫诗中有云“去马来牛不复辨,浊泾清渭何当分。”《诗经》有言“泾以渭浊,湜湜其沚。”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,泾河又是渭河的最大支流,泾河和渭河在西安市高陵区交汇时,会呈现出一清一浊,清水浊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奇特景观,形成了一道非常明显的界限。据记载,历史上泾、渭两河的清浊变化有六次反复。因为历史因素,造成"泾水一石,其泥数斗",泾河浊流滚滚,“泾渭分明”的盛况也不复当年,诗人杜甫也发出"秦山忍破碎,泾渭不可求"的感慨。

520.2.webp.jpg

泾渭分明自然景观



水网纵横交错 水利功在千秋 


泾河为泾河新城范围内最大的河流,自西向东流经新城南部片区。新城内存在众多渠系,南北纵横,主要包括泾惠渠南干渠、泾惠十支渠、泾惠渠退水渠,起农业灌溉作用。其中泾惠渠南干渠紧邻河新城北部,为关中平原中部主要的灌溉渠;泾惠十支渠位于新城中部、高泾中路以南,自西向东流经泾阳县城,截止在规划区东边界,是一条现状灌溉渠;泾惠渠退水渠位于新城东部片区,北接泾惠渠南干渠,南至泾河,起泄洪作用。此外,规划区范围内存在众多细小支渠,分布比较均匀,均存有农业灌溉作用。整体而言,泾河新城水网密集,渠系交错。

520.3.webp.jpg

 泾河新城渠系图


周王朝的发迹和秦国在泾阳县兴建的郑国渠,水利成就奠定了农业发展的格局和地区的繁荣。泾河修建水利工程众多,从秦郑国渠至民国时期的泾惠渠,渠道都是一脉相承的,都是对郑国渠的修正,白渠的延续和发展,历代泾渠的变迁仅是渠口位置上的移动,而渠道修建引水入市的水利工程带动了泾阳县农业的蓬勃发展。汉代有民谣:“田於何所?池阳、谷口。郑国在前,白渠起后。举锸为云,决渠为雨。泾水一石,其泥数斗,且溉且粪,长我禾黍。衣食京师,亿万之口。”由泾河水而起的“引泾工程”,使得关中成为沃野之地,天府之土。

520.4.webp.jpg

泾惠渠渠首枢纽


南山北水重新出发 灵动泾河再焕生机


河流是一座城市的命脉,蜿蜒于新城之间的泾河河流,连通起新城中纵横交错的水网体系,滋养着泾河新城的生命与文化。城因水而兴,居有水则灵。由泾河集团负责的泾河防洪暨生态治理工程,在新时代下应运而生,以“南山北水·灵动泾河”为主题概念,以泾河新城水网渠系为骨架,着力绘就泾河生态治理新蓝图。

520.5.webp.jpg

南山北水 灵动泾河


南山北水
中华传统文化中称:“山南水北为阳,山北水南为阴”。渭水之北,泾水之南,秦岭之北,嵯峨之南,泾渭横贯,阴阳和合,气韵生动。泾河新城以其优越的水资源条件与秦岭遥相呼应,形成了“南山北水”空间大格局,泾河防洪暨生态治理工程将以此为设计主题理念,打造一个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泾河新城,助力大西安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。


520.6.webp.jpg

宜居宜业 生态新城


灵动泾河
一个城市,没有水就没有灵气。水犹如缓缓流动在城市躯体中的血液,充满活力与朝气。水是生命之源,是城市生态之源,灵气之源、活力之源。通过泾河防洪暨生态治理工程,让泾河新城这条古老的泾河水,连通起来、流动起来、清澈起来、鲜活起来,构建水畅、湖清、岸绿、景美的生态宜居新城市。

520.7.webp.jpg

与水共生 水城相融



千百年泾河水蜿蜒流淌,再出发新城市生机勃勃。泾河防洪暨生态治理工程,按照习近平总书记《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》精神,以西安市全域治水三年行动方案为指南,修复水生态,提升水环境,激活水文化,让泾河新城真正与水共生,水城相融,在新时代下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。



回顶部